行业资讯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职业打假是正当维权,还是非法行为


一直以来,“打假”都是一个热度词,甚至衍生出一批职业打假人。所谓职业打假人,就是在消费品领域,善用法律规则,从而通过“知假买假”获取经济利益的一批人。
对于职业打假人,口碑度有点两极分化,有人认为可以净化市场环境,也有人认为以营利为目的,滥用行政资源。其实,纵观改革改革开放40年的打假往事,结果也就一目了然了。
一、政府重拳出击打假
在1992年,国务院直接下发《关于严厉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通知》,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。然而,财帛动人心,仍然有人触及红线。罗德明制造的假茅台,两个月就能赚到209万。被查获后,成了中国“造假死刑第一人”。
时隔两年,为了维护消费者权利,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出台。在这份文件中,有一条明文规定: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,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“退一赔一”。不过,这则规定却逐渐演变成职业打假人的“尚方宝剑”。
二、职业打假人蜂拥而起
提前职业打假人,很多人都会想到方舟子。其实,要说中国打假第一人,应该是王海。在1995年,22岁的王海无意间翻看到了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发现了退一赔一规则。于是,他花费170元购置了两副“索尼”耳机。然后,把工商、消协、质检等部门跑了个遍。
不过,结果并不尽如人意。但是,王海不信邪,又买了10副到处讨说法,引发了无数的关注,从而得到了赔偿。尝到甜头的王海,沉迷于打假事业,甚至成立了打假公司。不仅四处买假索赔,还帮企业对制假售假展开调查。
王海曾公然表示:职业打假,就为赚钱;公司业务,30万起步。由于王海赚的盆满钵满,也催生了一大批职业打假人,扎堆进入其中。按照想象,打假人多了,市场会逐渐走向正轨。结果现实却并非如此,一些职业打假渐渐变了味,打假事业变得更加矛盾。
在2003年,受雇于打假公司的黄立荣,在调查的时候,结果被暴打并且最终被发现弃尸街头,成为首位意外死亡的民间打假人员。同年,打假人臧家平,试图利用手中文章,要求厂家支付3.5万,结果厂家报警。最终构成判敲诈勒索罪,成为打假获刑“第一人”。
对于偏离了职业打假人,现在也有了不同的解决方案。深圳立法限制“职业索偿人”恶意举报,明确反对借“打假”之名不当得利,甚至敲诈勒索的行为。上海建立了职业打假人“黑名单”制度。
三、“黑科技”打假
现在的打假业务,已经发展到了科技打假。淘宝打假、58打假、京东打假……各大平台为了减少自己平台的假货可谓晒费苦心。就拿阿里来说,在2005年,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,每年投入10亿元,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打假。
这个打假技术,融合了阿里近20年来线上线下打假数据、经验和算法等技术,就连直播的食品都能识别出来。此前某女主播用“暗语”卖假名牌包,就被扫描出来,直接被掐断了播放。
可以说,在打假这条道路上,一直都没有止步。纵然职业打假的存在,有点两极分化。但是,终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。对于打假事业,你觉得何时才能彻底终止呢?
上一篇: 疾风劲雨不畏难 打假破网显担当
下一篇: 公证与打假的那些事